★經理的個別養成
關心孩子,先站在他的立場想一遍!
艷
我的事例:
定期聚會時,經理常常說:「你們這些媽媽們,都習慣用負面關懷的方式對待孩子」。一開始,我一點也不覺得。
大兒子讀瑞芳高職時,一直擔心他無法畢業。常常盯他上學與到家時間,有沒有準時到校?老師交代的功課,有沒有完成等,親子關係鬧得很不愉快。由於課業太差,將無法畢業,故轉到強恕高中籃球隊。此時,只求他能順利畢業,也就不再盯他的課業。老師也幾乎沒有通知他缺繳功課,或曠課,似乎畢業門檻降低很多。同時,強恕離家近,他也如時回家。因此,我也就不再盯他的課業及何時回家。沒想到,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這段期間,念國一的弟弟反而讓我傷腦筋。不僅功課差,在學校常出狀況。害我時刻都要盯著他,我們兩人的關係愈來愈緊張。兄弟二人與我的相處,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這時,隱約讓我意識到經理常提的「負面關懷」。以前常盯哥哥,相處很不愉快。之後,遇到不順時,只是提醒他,不再盯他,關係就變好了。對弟弟卻愈盯愈緊,關係也越來越差。自己的心裡開始動搖,似乎如經理所說,自己採用負面關懷對待孩子。於是向經理請教,負面關懷是怎麼回事,如何改掉負面關懷?
經理回應: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負面關懷」。父母的本意是關心孩子,為孩子著想。所付出的方式及出發點,大都以父母的立場來衡量。更關鍵的是,父母之所以會關心孩子,大都是因為孩子表現不好,或是擔心孩子危險、學壞。所採用的關心方式,大都為防弊式的批評、指責及叮嚀。聽進孩子耳裡,大都不太舒服,無法感受父母的關心。亦即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負面關懷。
要想改掉負面關懷,先要問自己,對負面關懷了解多少,認同多少。然後,提醒自己,關心孩子時,先設法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進一步設法多了解孩子。在這樣的基礎下,所付出的關心,就有了正向的起點。方向對了,歷練多了,就遠離了負面關懷。
我的養成:
聽了經理說法,對負面關懷有了更多的了解。沒想到自以為的關心,對孩子來說,根本領受不到,甚至還解讀成批評、指責。最後,關心的人生氣,被關心的人委屈,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還好有大兒子和小兒子的反差經驗,才有機會讓我多了解「負面關懷」。平常盡量多了解孩子,溝通時盡量先站在他的立場想一遍,然後再表達自己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