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道充電中心」的運作計畫:
A.提供課後陪讀服務(限九年級之前的學生):陪讀人選由弱勢家庭成員擔任,並進行培力計畫
B.提供家庭諮詢服務(含固定時段及配合需求者的時段):透過本服務,理解需求者的強弱點,進行個别的培力計畫
C.舉辦各種交流會:以參加者為主,促成其彼此的豐富交流,藉以增進對弱勢家庭的理解,並從中挖掘人力,進行深人的培力計畫,例如師資、主辦人等的養成,甚至各地區推展中心的負貴人。
D.設立圖書、影音資料室:供弱勢家庭自修、交流
E.培力計畫的展演舞台:免費提供場地供弱勢家庭使用,協助培力人選利用本場地舉辦各種活動及課程。
F.培力的最終目標:育成培力人選,深耕其居住之地,成就其事業。
我們認為:與其批判社會制度,倒不如捲起袖子,積極投人社會教育福利。我們不只出錢,更將一己之力和付出更多的關心在那些需要大家幫助的弱勢家庭,期待協會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幫助他們靠自己的能力向上揮灑出屬於自已生命的色彩!
本期會刊精選特案家庭「逸飛」,她娓娓道來自幼家境貧困,一家八口面臨倒會、欠債,舉家搬遷、居無定所,雖然物質缺乏,但是家庭她的愛,讓她能以努力不懈的勇氣去面對生命中的各種磨練和桃戰。以下是逸飛的心路歷程,和會員們分享!
波折豐潤我的愛
.有愛眞好.
逸飛
我生長在一個父母早婚,前有一兄三姊、後有一弟的家庭。家裡經濟狀况不好,從小父母都要工作,最小的我和弟弟等於是由哥哥姊姊一個帶一個地長大。看著父母那麼的辛苦,家庭也不像别人能有甚麼溫馨的場景,心裡總有個想法:愛真的很重要!
我是家裡排行第五,又是女生,所以家裡大小事都是母親和我上面的哥哥姊姊商量,母親可說獨立養活我們,因為母親被倒會,全家時常搬遷躲避債主,學校也因搬家一直換,因此我在人際溝通上是很糟糕的,不會察言觀色,應對進退也不好。大姊自小學六年級就透過朋友拿家庭代工回來和我們這些孩子一起做,幫忙母親貼補家用。
.愛的承擔.
由於我在高職時有穩定的男友,我的工作穩定,心想晚上再兼個職分擔家計,計畫未來在家接案子,相夫教子就可以了。卻在兼職工作時斷了手指頭,我的人生就走進了深淵。手指頭還未復原便出來找工作,就這樣認識了前夫,看到他事業失敗又喪失女友,基於同情,身為員工的我努力做好份内工作並表現愛心。
前夫家庭是做生意的,前夫出社會時也是自己做生意,因他個人出手大方,賺多少花多少,因此沒有所調的儲蓄。與前夫未結婚前已幫前夫貸款做生意,經營不佳,我的收入是家裡經濟主要來源。在孩子出生,前夫認識一位正準備開公司的朋友,前夫要去那裡上班。考量那裡薪水較高,因此由我辭掉工作,做全職媽媽照顧小孩,但這份工作維持不到三個月,公司經營不善,家裡全無收入,至此陷入困境。
.孩子的愛.
當前夫失去工作時,所幸前夫朋友告知有政府的急難救助的補助,於是前夫找里長幫忙領了一筆補助,此後前夫暫時去他的母親魚攤幫忙工作且有領薪,約兩個月後里長說政府有短期就業方案,因此我便在協和工作到104年5月結束。期間生活暫時得到平穩,尚可自給自足。當時有三份工作,一份是護理之家的部分工時工作,另兩份則是在家兼職的美工接案。一段時間後發現,因為要配合廠商進度,我的工時不分晝夜,孩子的陪伴必須擱在一旁,這樣的工作影響了我的家庭生活。我得換工作或調整工作方式,隨即在家接案的兩份工作就停掉。護理之家的工作因要評鑑需延長部分工時的時間,故商量配合小孩上課時間,即小孩上課我上班,這樣的生活就穩定一些,但薪資是不夠支出的。就在整理護理之家文書資料看到了全聯有急難救助,我的情形符合,且申請通過,雖然這是暫時的,但對我來說有實質幫助。
感謝護理之家知道我的生活狀況,願意讓小孩暑假和我一起到公司上班。然而我發現上班時間我不能對她做品格教育與其他親子學習,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浪費她的智能學習及時間。我明白護理之家評鑑完畢我的工作量會减少,甚至可能我的工作會停掉,因此我先向公司提出評鑑完即恢復原本工作時間。經我的接案老闆介紹找到一個較穩定的在家接案工作,因此評鑑完老闆提出暫停工作時,我仍能銜接經濟。雖然我一直還是入不敷出,恰巧到了年底,申請補助的家扶中心發放較多物資及獎助學金,暫時能贴補缺洞。在金錢上常需煩惱,但在吃的··並不匱乏。
在家全職接案開始,孩子上課我工作,她下課我陪伴。因為孩子喜歡手作樂趣:所以我找了家庭代工。有時她寫功課,我在旁邊工作;有時我們一起做:有時我工作,她念故事給我聽;有時她就在旁邊說和同學朋友的事,我邊工作邊和她聊天,不減親子互動的時間。代工錢不多,但能陪伴孩子甚至一起做事。她不僅體會家裡生活要一起維持,也能體會到有耕耘才有收穫。在計算勞力付出與價值回收時,也能找她做數學運算練習,領錢時她也有領她工作的份,我覺得有多方面的收穫。
.有愛的路.
目前獨力撫養小孩,主要以自已的事業在家接案,收入仍不夠支出,另外找了一些家庭代工補贴。除了努力工作,以教養孩子為主,故此時的收入不足,就尋求社會援助。今後的重心,仍放在孩子身上。至於如何改善經濟狀況,除了盡力做好目前的工作外,希望能多加善用協會的資源,增加專業能力,並能走出一條寬廣的為師之路,並惠及自己的孩子。
一路走來,有家人的護持:遇到困難,有耶和華見證人的扶持:捉襟見肘時,有社會的雨露;協會特續不斷地,試圖為自己打開一條寬廣的路;更棒的是,有貼心的女兒,相互陪伴成長。今後,可以確信,我與女兒踏上一條有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