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家庭也可以有成長喜悅!

陶家艷

意外的收穫

因為弱勢,有資格成為協會的會員,參加了很多免費的親子課程及活動。能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真的很開心!意外的收穫是:養成參加活動寫心得的習慣,還可獲得獎勵金;原本繁體字很不熟悉,卻因此變得熟悉且能順暢地表達想法。

 

最棒的是,大兒子承佑在小四第一次寫心得獲得了獎勵金後,積極地寫出每一次的活動心得。一起上課時,變得專心了,跟我的互動變得更親密了。承佑存下了每一次的獎勵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很開心。買東西時,還願意接納我的建議,花較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歡的,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情感。小六時,因為用自己存的錢繳了畢業旅行的費用,老師還當著同學的面說他很棒!

 

小兒子小二的時候,就開始穿插注音寫心得。第一次領到獎勵金很開心,得知自己可以使用,更開心!一開始,有了錢就買玩具花掉。沒想到討論幾次後,願意慢慢養成存錢的習慣。之後,好事連連!有一次他發現我掉了一隻騎車用的手套,堅持用自己存的獎勵金買一雙送我。我生日時,包紅包送我。過年時,竟然還包了大紅包給我。原本小氣,書寫很痛苦,有錢就花的孩子,竟然願意將長期一字一字寫心得所存下的獎勵金,一再大方地用在媽媽身上。每次想到這,所有教養孩子的不順心都不見了,還不自禁地開心!


開心的舞台

  參加協會的「體驗師自我養成班」後,被邀請開課。覺得自己手巧,喜歡包水餃,就想教大家包水餃,沒想到被經理退件。他問我,喜歡水餃的餡料還是造型?我說:造型。經理建議先從「玩麵粉」的體驗課開始。原先只想包水餃,從來沒想過開課。經理不厭其煩地在電話中鼓勵我引導我,還會影印相關的資料給我參考,如此的用心讓我不好意思放棄。

 

  順利開完課後,經理又建議我可以考慮用紙、布來開同樣的課。初聽覺得不可思議,紙和布如何做造型水餃。再一想,原本不可能站在講台的我都成真了,何妨試試。原本只會兩種水餃造型,為了開課,開始詢問身邊的親朋好友及上網學習別人的造型。沒想到,開完麵粉、紙、布的三種體驗課程後,一共教了16種造型的水餃,真是新鮮好玩又得意。上課媽媽們的驚嘆聲,讓我很有成就感呢!每次看到16種造型水餃的照片,仍舊開心。

 

  之後還主辦了「甜蜜趣味同歡樂」,提案通過後每晚和孩子一起練習。先生幫忙錄影,看完錄影後再調整,讓我越來越有信心了。活動當天,我與兩個孩子帶領大家一起跳開場舞及玩遊戲,孩子盡興大家開心。我的緊張感不見了,還被大家的歡樂氣氛所感動。隔年,又舉辦了「歡樂裡的幸福同心」,順手又開心。

 

  經理得知,我嫁來台灣十幾年,不論住那都離不開青年公園,且兩個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在青年公園度過遊戲、運動時光。建議我可以舉辦「青年公園生命故事體驗之旅」,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因為青年公園裡到處都有我與孩子的美好回憶。活動中,我家兩個孩子會跟小朋友介紹遊樂設施的玩法,還帶著一起玩。現場分享了我的美好記憶很開心,孩子也享受到盡地主之誼的樂趣與小成就。聽經理的話主辦這次活動,真是太棒了!

  

  從一個不太會說話,也不太敢表達的我,變得不再害怕表達。現在人多的場合,講話也比較順暢自然了。感謝協會提供的舞台,耐心鼓勵沒有講台經驗的我,跨出人生的第一步,並持續不斷地引導與調教,讓我開心地學習成長。


90度鞠躬

106年力道充電中心成立後,當了2年的定期聚會主持人。從緊張、結巴、贅語、欠條理,到現在的輕鬆自然、語順充實,這樣的變化,自己都感到意外。

 

自從定期聚會改以「家人的對話」為主題,帶給自己和孩子的改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主持前需事先記錄親子的對話,對於不習慣記錄的我是一大挑戰。日子久了,竟也樂在其中。分享後,還可聽到出席人的不同見解,尤其經理經常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另外,還可以聽到其他主持人的親子對話及彼此的交流。

 

以前總是以媽媽的立場、角度,論斷事情,評斷孩子,常常讓親子關係惡化。總覺得教養孩子困難重重,不但自己深感挫折,看到孩子被自己修理的樣子,更是歉疚。自從主持家人對話後,開始試著站在孩子立場,試著理解孩子的處境及想法。雖然仍會回到舊習慣,卻慢慢從孩子得到好的回應。我家小兒子竟然在我跟他溝通後,90度鞠躬,然後跟我說:「媽媽對不起,謝謝媽媽教我」。大兒子之前常因為我的理直氣壯,故意跟我對立。有一次,睡前竟然跟我說:「寶貝晚安」,真的嚇我一大跳,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點點滴滴的改變,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生命的喜樂

知道協會為增加新會員舉辦「生命的喜樂」活動時,因為自己成為會員後獲益良多,就很有意願推廣。我開始搜尋手機line的好友、群組及身邊認識的朋友,希望更多人參加這個活動。

 

經理看我積極的推薦,就問我只是隨緣推薦,還是希望透過通路來推薦?我說,當然要透過通路,經理就協助我尋求各種通路來推廣。例如請里長協助;到平民住宅區推廣;孩子就讀的學校,請校長支持。原本不擅於與陌生人打交道,更不喜歡拜託別人,卻經由這份助人的動力及經理的指點,竟成功推薦63位新會員,自己也變得樂於與人打交道。

 

  協會曾打算透過地區負責人來促成「在地會員,在地服務」,當時我是萬華地區的負責人。因為自己動力不足,遲遲未與本地區的會員聯繫。由於成功推薦了63位新會員,且知道協會急需人才的投入。開始說服自己,與經理一起進行會員的個別家庭訪談。一方面了解會員的需求,一方面期望能找到協會需要的人才。現在的我,和人打交道越來越有信心了。未來會持續努力,找到更多會員來享受協會所提供的福利,進而一起投入協會,讓更多弱勢家庭越來越有活力。


成長的喜悅

隻身嫁來台灣,生活圈很小,先生的收入不穩定,成了弱勢家庭。日子久了,習慣這樣的生活,從來不曾想過未來會如何。沒想到因為弱勢家庭,反倒有機會成了協會的會員,參加了無數的免費活動。因而增進了親子的互動,打開了自己多樣的感官體驗,日子竟然變得多采多姿。初期,真的有點不適應,與原來的生活真是大不相同。現在,喜悅多於惶恐。這段與協會相遇的歲月,充滿成長的喜悅。(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