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新體驗的互動情趣
陶家艷
參加協會的各種活動及課程將近10年,成為工作人員也近7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活動都與外界的不同。著重過程的體驗,而非成果。老師的引導要慢,要細分,一步一步來。
103年上完體驗師自我養成班後,工作人員若琪鼓勵我開體驗課。我勉為其難的提出「教包水餃」,經理問我喜歡水餃的餡,還是造型?我說喜歡造型。經理建議不要教一般的包水餃,就開水餃造型的體驗課,而且先帶大家玩麵粉,玩出感覺後再帶大家玩水餃造型。用玩來體驗,聽起來好像不錯就答應了。心想,可以拿孩子當教學對象,還可以帶著一起玩,增加新的體驗。
承恩一看到麵粉,十分好奇地問,媽媽這是雪嗎?我說這是麵粉,可以做成麵條及水餃外皮,你可以摸摸看。承恩說:軟軟的、滑滑的,好像雪喔!承恩來,開始變魔術了!先分批將水倒進麵粉,用手慢慢攪拌,我邊說邊示範。承恩邊攪拌邊說:好粘喔。我說:像媽媽這樣繼續攪拌,然後用手掌按壓。你看!麵粉變成麵糰了。承恩在我的指導下,慢慢自己壓成了麵糰。開心地說:雖然很累,感覺很好。來!我們一起把它變成小刺蝟。看到小刺蝟出現後,他的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要我教他!他專注輕柔地捏著麵糰,刺蝟的樣子慢慢出現,臉上也掛滿了笑容。做完後,承恩找了個小盒子,放進一起做出來的大小刺蝟,還特別寫了「請大家不要動,謝謝!」才放進冰箱。睡前,竟然打開冰箱跟刺蝟說晚安。看到承恩玩得開心,讓我有了開課的信心,就這樣順利地帶領眾家親子玩起麵粉來。
之後,繼續開了帶領親子玩麵糰、麵條及水餃造型的「親子麵食體驗趣」,並且與兒子一起研究不同顏色的麵粉。首先利用南瓜變出黃色的麵粉、麵糰,再揉捏出黃色的麵條及黃色水餃皮。孩子一路睜大著眼睛,體驗麵粉的變化。當他聽到隔天要變出綠色的,興奮地睡不著。第二天一大早,我故意問承恩知不知道怎麼變出綠色的,然後使個臉色說:敬請期待!當我把波菜放進果汁機時,承恩好奇地問:不是要做綠色的麵條嗎?為甚麼要打果汁?等一下你就知道了!當我把綠色菠菜汁倒進麵粉時,承恩才恍然大悟!陸續地,帶著他又做出了紅色及黑色的麵條。承恩在興奮中,體驗了麵粉與果菜顏色相遇的感官享受。
經理繼續鼓勵我嘗試用布、用紙來做水餃造型,心想怎麼可能,但還是回應試試看,並找了孩子一起試做。開始嘗試時,也不太順手,但手的觸感很新鮮。慢慢地領會多了,一個一個的造型陸續做成了。一旁的承恩,露出佩服的眼神,直說媽媽好厲害。說實在的,開這個課的挑戰很大,費了我很大的心思來備課。甚至回大陸娘家,都還在剪圓形的布料做水餃皮,娘家小姑姑還特地幫我到處要布料。承恩學了三種較簡單的形狀,還跟小姑姑的孫子炫耀。這次備課的嘗試及體驗,打開了我跟孩子的眼界跟手感。
三十來年的生活裡,包水餃、吃水餃,早已司空見慣。沒想到,接觸協會的10年裡,這習慣的事卻起了很大的變化。除了手包、嘴吃的熟悉感覺,竟增添了這麼多不同的感官感覺,還能帶給我跟孩子多樣的新體驗。在玩麵粉系列活動的感官新體驗中,增進了母子獨特的互動情趣。
感官體驗牽引出家人情懷
黃詩婷
因為疫情關係,在家時間變多了。無意間發現,小學生之間流行一種手作的「膠布球球」,感覺很新鮮。一時技癢開始試做,發現膠很容易斷裂不連續。多次體驗後,掌握到手指轉動的速度及力道。第一次成品像顆橄欖球,最後終於做出圓滾亮麗的膠布球。媽媽及妹妹都被晶瑩剔透的模樣吸引住了。妹妹說好像糖果,媽媽說像玻璃彈珠。一放在手上,兩人哇哇大叫說好黏喔!享受到手感的體驗,又讓妹妹及媽媽有感官的驚艷,真是意外收穫。
妹妹因為感情之事哭了,我以往會用話語表達關心,當下卻想嘗試不同的方式。利用我養的貓咪,請她試著輕柔撫摸貓咪。貓咪也配合地讓妹妹撫摸,妹妹竟破涕為笑。藉由感官體驗調節心情的嘗試,意外的成功。更大的收穫是,妹妹第一次主動與我討論有關異性情感及初為大學生的點滴。我試著與她一同面對並分享我的經驗,得到妹妹的肯定,甚至崇拜的眼神。接著,第一次吐露了對家庭的看法。我原以為妹妹對家裡的事都不太理會,她竟都藏在心裡,默默地關心。
某天開始發低燒但沒有留意,只吃了退燒藥就上床休息,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去醫院診斷後,醫生告知是腎臟炎,要我沒事多喝水。生病期間,一向不愛動的妹妹,竟然很主動的替我買午餐、幫我的貓餵飯。媽媽一開始以為我沒有聽醫生的話多喝水,誤會解開後還主動跟我道歉。以往被媽媽誤會,很少有溝通機會。這次不只有了溝通機會,媽媽還認真聽,還自我檢討,讓我非常意外。自從媽媽參加協會的每周聚會後,轉變越來越大,也愈來越好。期間也會關心我的身體狀況,還買了一些不常買的濃湯包讓我在家喝。因生病比平常多喝很多水的異樣感受,及被誤解的委屈,都適應了、化開了。甚至領受到妹妹的貼心、媽媽的用心,心情舒暢又窩心!
看似可怕的疫情,讓我意外得到不少寶貴時間,且擁有許多的感官體驗。讓喜好手作的我,獲得新體驗,還感受到妹妹及媽媽感官的驚艷。因著生病的新體驗,增加了自己的適應力,又拉近妹妹的親密關係,甚至母女的誤解都能化開,還得到媽媽更多的關心。一連的感官體驗,牽引出一家人的喜悅情懷。
先理解家人,不愉快不見了!
楊鴻蘭
女兒獲得錦堂教育基金會109年度特別的獎助學金,母女約好一起參加頒獎表揚大會。安排好當天先吃大餐,再去大會現場,準備迎接喜悅的一天。人算不如天算,從一開始就不順。當天興沖沖出門,找不到停車位,錯過了火車。改搭捷運,停車位難找。滿頭大汗時接到女兒從實習工廠打來的電話,竟然請我回家幫她拿表揚時要穿的制服。這麼一折騰,原定的大餐泡湯了,心情由紅轉黑。
正想訓示女兒一番時,一個念頭閃過,協會聚會時常提到的,家人互動對話時盡量「以理解為先」。於是,我以「媽媽今天很不順」的表達回應女兒的電話。女兒接著就說:我今天也很不順。特別提早半個小時出門,途中卻因肚子不舒服去了趟捷運廁所。以致到了實習工廠反而遲到,事後還要寫報告給老師。沒想到,女兒的心情竟也跟我一樣,由紅轉黑。頓時我的氣消了,心平氣和地讓她知道,媽媽興沖沖出門,卻搭車不順,再加上她的遺忘,火上加油,讓彼此失去吃大餐的約會時光。以往我總是嘮叨幾句,常不歡而散。這次改變方式,先表達自己的不順,引出了女兒訴說她的不順,接著再說出我的不順經過來呼應。因為彼此能夠獲得更多的理解,以往常發生的不愉快,不見了。
先生發現我用完他的機車上留有飲料杯,大聲對我嘮叨,我立即道歉。先生繼續數落我以前讓他感到不悅的種種,心情頓時跌到谷底,很想回嗆回去。此時,竟想起剛發生不久的女兒表揚大會。問自己,何不再一試?等先生平靜後又過了一會兒,我問先生,今日為何氣到連以前的糗事都翻出來。先生娓娓道出身體的諸多不適,影響了心情。我接著問先生要不要看醫生,讓自己舒服一點?這一反轉的關心,先生氣色變好,我的心情也有了出口。整件事沒有發生爭執,還能明白先生情緒不好的原因,感覺真好。
很高興自己遇到不順時,能改變過往負面的處理方式。能先試著多了解情況,得以化解與女兒的不愉快。能不受先生的情緒牽連,甚至舒緩了彼此的心情。每星期六到力道中心聚會,很值得。讓我享受到家人互動以理解為先的好處,彼此的不愉快不見了!
給我滿滿能量的小棉襖
劉娟
我的腳被倒下的機車戳了一個洞,女兒看到很不捨的說:媽媽,傷口那麼深,等傷口好一點再去上工。我說:沒關係,工作慢慢做就好。女兒說:你就不要逞強了,都這麼嚴重了。不要覺得無所謂,你就習慣硬撐!當下心頭一陣溫熱,拉著女兒的手說:妹妹,聽了你這些話,媽媽傷口的痛已經減少一半了。
第二天女兒下課回到家就問我,今天是不是去上工了?我笑著對女兒說:今天沒那麼痛了,而且那兒的總幹事有幫忙做,輕鬆很多了。女兒拍了拍我肩膀說:不要太累了。我說:遵命!讓我沒想到的是,不僅止於口頭關心,女兒還主動說周六不用去學校要幫我打掃,真是意外又溫馨。周六早上到了上工的地方,女兒就叮嚀,只要教她如何做由她做就好。望著女兒認真拖地的樣子,心裡的幸福滿滿!她一拖完大廳,我就給她一個擁抱:妹妹,你真是媽媽的小棉襖,有你真好!女兒也開心的笑了。
接下來拖樓層時,我要幫她扭乾拖把,發現我的手套破了。女兒說:那個破的手套給我戴吧!你的富貴手碰到水會脫皮的。我說:沒關係,戴的時間不久沒什麼大礙。女兒說:快給我,邊說邊把手套搶過去自己戴上。扭乾拖把後,女兒叫我坐下休息,她一個人拖就好。我說:一起拖比較快,可以早點下班。女兒說:今天沒其他事,不用趕,我慢慢拖。休息了一下,我仍舊和女兒一起拖。邊拖邊聊天,好開心!
晚上女兒要幫我換藥,可看到傷口卻遲遲下不了手,怕弄痛了我。聽了我說:你幫媽媽換藥,不會痛的。女兒就拿起棉花棒輕輕的擦著傷口,還吹氣給我呼呼,流露著不捨的表情及擔憂。傷口微微的疼,心卻特別的暖。換好之後我說:貼心的小護士,換藥一點都不痛,傷口一定很快就好了。女兒回我:小小咪,愛你唷!哈哈哈,這是女兒給我取的外號,此時聽來特別甜蜜。原來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溫情,充滿著正能量。只要我們用心,會發現人的美好心靈!
因著傷,迎來女兒一波波的貼心。透過她一次次的言語,一而再的舉動,帶給我一陣陣的驚喜與溫暖。女兒,你是貼心的小棉襖,帶給我滿滿能量的小棉襖!
女兒是我的支柱
宋群
平常難得與兒子、女兒相聚,總是特別珍惜這樣的時光。最大的困擾是兒子,總顯得被動。上次協會提供共同主持人預算,邀約孩子一對一約會餐敘。履次碰壁後約成,真是甜美,所以迫不及待地與大家分享〈與兒子的第一次約會〉。其實女兒配合度很高,與她見面,順心多了。反而沒想到要分享與她相聚的喜悅,倒是經理提醒了我。
女兒很喜歡游泳,游得還不錯。經常代表學校,由爸爸陪同參加各種比賽。問她為什麼喜歡游泳,她說好玩,可以練身體,也可以長高。她也經常跟我分享比賽的樂趣,其中特別的一次,是全國兒童的女子比賽。她與另一位並列第八名,須再比一次。沒想到又是同秒,全場熱烈鼓掌。我聽得入神,這比拿第一名還精彩。
有一次跟女兒去小公園玩,看到有免費的呼拉圈可玩。一時興起拿起來轉,沒想到久沒玩,轉不起來。女兒不但沒笑我,反而說要教我。女兒示範的很熟練,解說的很清楚。還說要用巧力,過度用力會受傷。女兒的示範及貼心,讓我暖心又開心。一起玩,一起研究,見識了女兒的靈巧,也化開了自己的笨手笨腳。
跟她相約,有不少時光是逛街。有一次她看到飾品店裏的吊飾說:我要用游泳得來的獎勵金,各買一樣禮物送給你跟爸爸。我知道媽媽喜歡紅色,就買這隻紅色的招財貓送你,黒色的送給爸爸。聽了窩心,立即回應她說:媽媽很開心,現在入秋了,我們一起去選一件你喜歡的薄外套,媽媽送給你。我們母女就這樣邊說邊聊,開心地走回家。
還有一次,兒子也加入。我曾在協會的三人小組,朗讀過經理摘錄的會員活動心得。覺得不錯,就想跟兩個孩子再朗讀一遍。一開始,兒子就調皮的說:朗讀,懶得讀,逗得我們哈哈笑。女兒說:媽媽,你先讀。又說:等一下,我要用手機錄音。朗讀完後,女兒重播給我聽。第一次聽到自己的朗讀聲,還不錯。女兒讀的時候我也幫她錄音,女兒的聲音真是好聽。
有一陣子,我曾在教會準備晚餐給孩子們吃,也做打掃工作。那時,女兒會去參加教會的課輔班。她會主動幫忙,甚至還挑重的做。她說:媽媽你掃地,我拖地。我開心地說:你上學也辛苦,我們就一起拖吧!
身體的調理成效,很緩慢。想做的事,常施展不開。對未來信心不足,每遇身體不適,難免徬徨。此時,只要一回憶起與女兒的相處時光,心情總變得甜滋滋地。女兒開朗、貼心的模樣,總能適時成為我的支柱。
邀請您一起來體驗,歡迎您一起來分享!
親愛的愛心會員:
協會即將邀請弱勢家庭三代,為爸爸媽媽規劃一對一的特別約會,並提供經費安心體驗家人的互動情誼。您是否也曾為爸媽規劃這樣的約會,歡迎您一起來分享。
今年三月的會訊,內容主題為感官的力道,透過弱勢家庭參加協會活動的心得,分享了多樣的感官體驗及喜悅。六月的內容主題是互動力道,主要由六位「家人對話」的共同主持人,分享他們與家人互動的故事,呈現出日漸增強的互動力道。九月以生活力道為主題,五篇故事呈現生活裡不同的生活能量。
本期會訊富含感官力道、互動力道及生活力道,呈現出弱勢家庭的生命力道。第一版呈現陶家艷的〈母子感官新體驗的獨特情趣〉,在玩麵粉系列的感官新體驗中,增進母子獨特的情趣。第二、三版中,有黃詩婷的〈感官體驗牽引出家人情懷〉,透過一連的感官體驗,牽引出一家人的喜悅情懷。另一篇〈先理解家人,不愉快不見了〉,是楊鴻蘭暫放下不愉快,先設法理解家人,結果不愉快不見了。再來就是劉娟的〈給我滿滿能量的小棉襖〉,因著傷,迎來女兒一波波的貼心,帶給媽媽一陣陣的驚喜。第四版是宋群的〈女兒是我的支柱〉,每遇身體不適、做事不順,只要一回憶起與女兒的相處時光,女兒開朗、貼心的模樣,總能適時成為媽媽的支柱。
因年節將近,這一期“愛心雙回饋”的回饋禮,特邀請上上期(41期)製作牛軋系的粘雅雯弱勢媽媽,再次製作牛軋糖及雪花餅組合,增添您的過年氣氛。又為迎接明年的虎年,特邀請年輕第二代的黃詩婷,繼前三次的手作禮之後,續編織虎年造型的零錢包。雅雯很開心,很期待;詩婷則用心設計製作,以表達對贊助人的感謝與感恩,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明年的四期會訊,將以「與身體談戀愛」為主軸,循著三部曲來發展,呈現出三個力道的多樣體驗。一部曲提醒自己,不再把身體當工具,重新視其為有生命的個體,體驗她帶給自己的感覺。二部曲鼓勵自己,有了豐富的感受後,進一步與她互動、對話,享受彼此油然而生的情感。三部曲日久愛戀萌生,情感日漸深化。相隨相伴,散發一生的情感能量。特此,邀請您一起來體驗。
今年九月寄出會訊後,捐款增加了,還意外收到幾筆大額的捐款,振奮了協會的工作夥伴。長期持續捐款的支持者,一直是我們的動力來源。如今,又有愈來愈多的愛心會員,重新支持我們。如許的心意及肯定,令我們欣喜莫名!是的,我們會更堅定,會更努力,更用心於開拓弱勢家庭的潛能,帶動他們成就自身及一家人的生命活力。我們一步一步,持續不斷積累、建構出有效的推展路徑。感謝您的支持與默默關注,期待您能更進一步分享您生命力道的豐富體驗,增添協會的推展力道。
祝您平安順心,謝謝您的長期支持!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會關懷協會
理事長 侯惠隆 敬上
中華民國11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