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霾裡有孩子相伴,攜手迎向陽光
謝翠娥
當大兒子滿一歲的時候,前夫和婆婆找到我們在台北的住處,一次一次來探望孩子,可以體會到他們愛孩子的。因為自己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對於沒有父親的遺憾,有很深的體會。孩子選擇了我當他的媽媽,同時也選擇了前夫當他的爸爸,一定有他的理由。前思後想很久,覺得應該給前夫當爸爸的機會。所以決定搬到小叔在基隆買的房子,離前夫家有一段小小的距離,同時可以免租金。
獨力養兒成困境
一知道又懷有孩子時,其實想到醫院把孩子拿掉。可是在醫院一做完檢查,還來不及跟醫生說,醫生就開心地跟我說:是個很健康的孩子喔!想說的話根本說不出口......。懷孕期中,期望前夫可以一起養孩子。可是很快地,就發現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想法。我終於徹底明白,這一輩子,得靠自己養大兩個孩子。前年底,終於住在家對面找到了工作機會,但每天回到家整個脊椎都僵硬了。就在這時候,學校老師發現大兒子學習上有些狀況,經過多次評估,疑似自閉症。我立刻辭去工作,帶著孩子到醫院開始不同的測驗,最後確定孩子有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子吃了藥之後變得安靜又乖巧,完完全全不是原本活潑自在的孩子。就在辭掉工作,一心為照顧大兒子之際,脊椎竟然失去力量,痛到完全無法站直。可是又擔心到醫院萬一檢查出什麼病症,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看醫生,於是就這樣在家裡躺了大半年。那段時間,什麼事也做不了,我關掉手機,開始沉睡著,每天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睡夢中停止呼吸。日子睡過一天又一天,直到兩個孩子的擔心又害怕喚醒了我。我告訴自己,為了孩子,一定要試著走出生活的困境。
孩子相伴度陰霾
考量每日需要接送兩個還小的孩子上下課無法固定上班,決定就從假日跑文創市集開始吧。一來賺點生活費,二來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準備商品與小禮品的DIY教學、擺攤的用品準備到現場的佈置。兩個孩子有自己專屬的行李箱,養成獨立顧好自己行李箱的習慣。回到家,會帶著他們一起結算當日盈餘。兩個小孩都能領到一些工作費,各自存到自己的小桶子裡,由他們自己決定如何存用。藉由這樣的歷練,大兒子慢慢從自閉害羞,到可以自然跟陌生人談話,甚至現場教其他小朋友製作小禮物,還能帶著弟弟一起設計新商品。小兒子原本就活潑,在擺攤過程中,會開口大聲叫客人過來看商品,客人常常被這個小個頭的聲音吸引過來,成功銷售很多小禮品。我們就這樣,一個點一個點去試。擺攤的收入雖然並不穩定,但孩子卻覺得既踏實又期待。兩個孩子,就這樣成為我生活與工作上的得力夥伴。
遇見協會得陽光
進入經濟弱勢的這些年,朋友來來去去,協會卻始終持續寄發不同活動的邀請信函。心情從起初的陌生懷疑,到現在已成為可以跟兩個孩子一起期待、討論參與的共同話題。跟著協會的活動,重新發現生活的力道。有亞斯伯格症的老大,參與了幾次戶外體驗活動後,學習到行前自己上網找地圖,活動中願意跟著老師提筆畫出眼睛所見,回到家後,跟著媽媽,帶著弟弟,一起整理活動心得。原本閱讀與寫作都有困難,幾次活動參與後,小學三年級的他,神奇地認得將近三千個中文字,程度達到五年級的孩子。還在念幼兒園大班的小兒子,在活動後,也提出好多有趣的問題與想法。還不會書寫,卻會拿起彩色筆,跟著東畫西畫。與兩個孩子擺攤的次數愈多,加上與協會的互動及對話愈多,對未來開始有了想像,內在的動力竟也蠢蠢欲動。現在每次擺攤,兩個孩子都會背上各自喜歡的背包,成了活廣告。最近孩子學校的園遊會,我的獨特背包(詳“愛的背包小檔"),獲得多位老師的讚賞及不少的訂單。想到孩子的作品及孩子的成長,都可以融入品牌建立的路途中,興奮之情難以言喻。感謝一路陪伴著我們的社會關懷協會,始終像家人般未曾遠離,因此才讓我有走出逆境,站上舞台的勇氣。也因為協會不斷想方設法,規劃不同的活動方式,才讓我有機會重新調整眼目,與孩子展現出親子的互動力道,更看到了孩子的正向發展。此刻,透過背包的製作,與兩個孩子發現共同努力未來的方向與目標。過去的陰霾,幸有孩子相伴,未來續有協會陪伴,終能與孩子攜手迎向陽光!
孩子與我的生活力道
攜手為師之路
陶家艷
一直都喜歡跟著老師學習,從未想過當老師、舉辦活動。自從一○三年被鼓勵參加協會的體驗師自我養成班,又被慫恿提案開始,竟然開啟了為師之路。
第一次開了親子玩麵粉的體驗課,站在台上當老師時,緊張得連說話的聲音都在發抖。現在事隔多年,想不起來如何度過那緊張又尷尬的兩小時。後來又在經理的鼓勵下,陸續開了「親子麵食體驗趣」及「水餃造型DIY」。經過幾次的磨練,加上跟來上課的學員比較熟了,就不再像剛開始上課時那麼緊張了。後來也在經理的鼓勵下辦成了「青年公園的生命體驗之旅」。
孩子小五的時候,問他是否有興趣在協會當小老師,可以賺到錢。他馬上答應了,並說喜歡飛鏢,紙飛鏢摺得很好,也教過同學,可以在協會教摺紙飛鏢。我就和他一起去圖書館找資料,之後就在家一直練習。孩子覺得以前說話都很小聲,不愛看書,現在為了當小老師,就開始練習大聲講話。
課教完後,孩子雖然感覺很累,不過當小老師的感覺很棒。跟媽媽一起找資料,一起練習,覺得很充實。
原先滿足於參加協會的活動,因緣際會地走上講台,增加了新的體驗及自我能力的提升,甚至孩子也有了難得的成長體驗。感謝協會從零促成我成長,還能讓孩子和我,一同擁有了為師領域的生活力道。
會員心得:
*最怕在很多人面前表演了,但為了孩子,就一起練練看吧!看她們的表情又驚奇!又高興,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輕松起來。孩子跟著棋仿我而動起來,原來父親的影響力是如此之大。〜濟華
*哥哥有在玩扯鈴,就讓他表現也練膽量。妹妹喜歡塗鴨,就讓她自己DIY做頭套及各種道具,也讓她練習說故事。最後讓他們當自己的導演〜宜紋
*我協助妹妹轉起了錢幣,轉出她人生的第一次獎品。小小錢幣轉出樂趣!轉出心境!讓我改變了人生心態。〜立群
*活動開始後驚喜多多!發現孩子非常擅長讓錢幣轉得持久;孩子不藏私地去幫助其他孩子;跟同桌家長交流持久旋轉的方法!真是讓人開心的大互動。〜璦翎
*用彩虹筆拓印時,孩子不斷地把紙畫破,就要生起氣來。趕緊幫他另換紙筆,抓到訣竅後,完全欲罷不能!真是一次很棒的體驗,回家後與孩子一起玩,慢慢再回味!〜璦翎
*平時忙碌很少放下腳步觀賞周遭,今日帶著寶貝走進大稻埕時光之旅,我跟寶貝獲益良多好開心。對著寶貝說:能夠期待下一次的館水源地,是不是非常的美好?~立潔
*不知不覺我們就走進了小巷,沒想到,小巷子裡也有關於洋人的歷史。~承佑(國一)
*幾隻小麻雀在高深的頂梁上雀躍著,引起大家的注意。空谷迴響般的悅耳雀聲和偶遇鳥巢的驚喜,意外帶來聲色及心眼的小確幸。~翠櫻
*離開學校許多年,竟然能收到老師這麼豐富生動的手寫筆記,驚嘆不已。這是電腦無法呈現的樣貌,千金難買。~翠娥
感謝一起走過15年
發現了「讓生命力道動起來」的途徑
親愛的愛心會員/會友,您好!
謝謝您的長期支持及贊助,感謝一起走過15年,讓本會發現了「讓生命力道動起來」的途徑,開始著手讓弱勢的孩子有活力,家庭有活力。
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官網(生命在我心)裡,弱勢家庭提筆寫出生命力道的小故事,將會越來越多。我們的FB裡貼滿了活動會員(弱勢家庭)參加協會舉辦活動所寫的心得摘錄及照片。
您與我們的持續關心,是他們的穩定力量,也會讓我們自己的生命力道持續地動起來。
15年前,選擇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以「生命在我心」來關心協助這些家庭裡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些許的支持與鼓勵。沒想到在付出關心後,反而感到力不從心。遂開始以「生命的曙光」,關心弱勢家庭兒童的知識發展,五年後得以出版了《知識生命的展演》。之後,繼續舉辦了「父母說寫生命故事」,借助親身經歷的故事,促近親子間的互動。
看過無數弱勢家庭的生命故事,感受到他們境遇中的普遍不足,及未能開啟的諸多潛能。感官是生命本有的,感官若能充分打開,將成為有感覺的人,容易保有好奇、探索的學習動力,有助於潛能的發展。目前社會著重在心智發展,我們的感官從小就被當成發展心智時的工具,從未被充分打開,感官感覺自然被窄化了,反過來限縮了心智發展。弱勢孩子因資源不足,感官被制約的少,在充分打開各種感官,豐富多樣感覺上,弱勢兒童反成了優勢。
協會因此開始舉辦許多增進親子互動及親子感官共體驗的室內、戶外活動。在這樣的努力過程,看到活動會員(弱勢家庭)的參與情形及其所呈現的作品及活動心得,益發覺得:「感官的力道」及「互動的力道」若能好好的帶動,更可以讓「生活的力道」裡的正能量,充滿整個弱勢家庭。如此,弱勢家庭就能借助這樣的力道,打開他們自己的潛能,成就自己的家庭。
有了這樣的信念,協會於107年3月1日正式成立了生命力道的「力道充電中心」,開始邁出「讓生命力道動起來」的活力及喜悅之路,邀請 您一起,讓弱勢家庭的感官力道動起來,成為有感覺的家庭;讓互動力道動起來,成為好溝通的家庭;讓生活力道動起來,成為正能量的家庭。相信,孩子自然充滿活力,家庭自然充滿活力。
讓我們一起再努力15年,在持續努力的過程中,我們自己的生命力道,也會越來越厚實。
敬祝 闔府順安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會關懷協會
理事長 陳富斌
暨全體工作人員一同 敬上
中華民國107年6月6日
“愛的背包”小檔案
謝翠娥
兩個孩子陪著我一起擺攤,一起走出陰霾。兩個孩子都喜歡背上我設計的獨特背包,成了背包的活廣告。於是,孩子平常的彩繪及書法作品,透過絹印,彰顯了我獨特的成品。想到孩子的作品及成長,都可以融入品牌的建立,一起攜手迎向陽光,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承蒙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會關懷協會的邀約,選擇我與孩子合作的背包,成為「愛心雙重回饋」專案得的回饋禮,我與孩子滿懷感恩之心。
本次作品上的圖案,一為協會的愛心標章,一為我孩子的作品。作品來自孩子獨特且豐富的想像空間,用積木拼出的機器人,與幻想中出現的國王星球,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多采多姿的世界;藉由拿著畫筆的小手,帶領我們重回孩童記憶中的單純天真。
和孩子們的共同創作,除了背包、提袋外,還有小朋友一起DIY製作的冰箱磁鐵、袖珍小屋等作品,陸續展示在布紙飾雜貨工作室臉書,歡迎掃描QRcode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