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撫養孩子的徬徨,遇見了愛!
倩瑜
本該是甜蜜共組的家庭生活,卻在有了孩子後,起了變化。前夫變得不負責任,無視孩子的存在。為了孩子的將來,所以我們選擇離婚。我獨自帶著孩子生活,獨自照看孩子的成長。我知道,對於當時只有22歲的我來說還太年輕。突然要面對一個人帶著一歲的孩子生活,是件不容易也很辛苦的事。但為了孩子,再多的辛苦我也願意。
離婚後的日子裡,我也有徬徨害怕的時候,但在我人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遇見了協會。協會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為我們開啟一條勇敢向前的道路。從我接觸協會至今,参加了許多活動,有「行動閱讀」、「聴說生命故事」、「親子互動手札」、 「孩子心、孩子樂」……等。記憶最深刻的兩次,分別是「演說阿嬤的人生故事」與「表演親子才藝比賽」。
演說生命故事是孩子四歲時,人生中第一次上台的演說。在家裡反覆的練習,其實我比他還要緊張。孩子上台演說的當天,真的很逗趣也讓我替他感到驕傲。我的孩子,原來也可以麼棒!協會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和孩子可以聽到許多家庭帶來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親子才藝表演的部分,讓我和孩子共同討論表演的歌曲外,也讓孩子教我跳「抓泥鰍」。上台真的都會感到莫名的緊張,尤其台下很多隻眼睛盯著我們看的時候。
協會最棒的地方是鼓勵我們,將各種親子互動體驗的心得寫下來。設計的多樣親子互動,豐富了我跟孩子的生活,同時記錄了我跟孩子之間的點點滴滴。無形中,我跟孩子的相處更緊密。享受與孩子共同參與其中的樂趣,透過書寫分享了彼此的心情。更棒的是,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都一覽無遺。
以前我總是害怕別人的眼光,害怕不知情的人看待我那麼年輕帶著孩子的樣子。後來我慢慢體會,其實這就是人生。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顛跛的時候,或許這就是我的功課我的學習。曾經我怨天,為什麼讓我遇到這種事情。但後來我發現,因為有這些事,讓我開始學習成長,學會堅強獨立。因此,經常學會了一些原本不會的事。别人所會的,只要我願意,我也能學會。才知道,原來我也可以不怨天,不害怕別人的眼光。
與協會相遇後,我學習如何當一位好媽媽。帶領著孩子一起向上,朝著正面去思考,和孩子一同學習。即便再忙也要和孩子聊聊天,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很快的。有許多光陰,是過去了就回不來了。我特別珍惜參與這些活動,好好規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有許多事情是在我遇到協會之後,才有所成長有所體會的。感謝協會用心舉辦每一次的活動,感謝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忙。因為有你們的鼓勵與幫助,我與孩子才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我也與我的孩子說過,將來有能力,也要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這份“愛”,延續下去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協會舉辦的多樣活動,促成很多我的第一次!
洪苡真
第一次參加協會「孩子說父母的生命故事」活動,會想去的原因就是小孩很活潑,做什麼事都活力十足的樣子。還沒開始讀幼兒園,世界的一切都新鮮。能想像,小孩站在台上,一定能唸好故事的。事實上卻出忽意料,小孩站上大大的舞台,竟然也會卻場,好在我上台去幫他加油打氣,我唸一句,小孩跟著唸一句,終於圓滿結束。其間我也會卻場,也會緊張,當下感染到那種緊張的感覺,才明白,原來活潑的小孩也是會緊張的呀!
接著上了很多很多的課,例如:玩黏土、毛線、髮飾、葉子、水餃等等,讓我發現小孩可以自在的創造作品。老師的解說及同學們的回應,讓我開始了解,小孩的程度興趣大約是什麼模樣,增進我對自己孩子的了解。
「孫子做菜給阿公阿嬤吃」的活動,最有趣。對餐飲有興趣的兒子,這時可以練練身手。不過後來我發現,因為爸媽節省的性格,所以不管是好吃的難吃的,他們都會吃的。哈,他們吃的是心意而已。祖孫三代一同做飯,互相包容指教,親子間的過招真是有趣。一道菜出來,要符合三代人的口味,真的不簡單呀!說小孩偏食,其實大人也是偏食的,因為他們不吃外面的東西。笑。
最興奮的是,我自己當老師。帶領協會成員及其家庭,雖然緊張,不過覺得很好玩,也領會很多。因為我們是單親家庭,我的小孩無法跟著上課,所以他們只能在一旁等待我下課。兩個孩子居然很乖,讓我安心的上課教大家。每次上課,協會都希望學員寫心得,可以有稿費拿。學員有寫心得的收入,我也有當老師的收入。他們開心我也開心,真的是雙贏局面。除此之外,還會把學員的心得,寄給當老師的我看。看了非常的感動,收穫更大了。
帶著孩子參加協會的各種課程及活動,不只增長了孩子的多樣體驗,也拉近了我跟兩個兒子的距離。協會還特別注重三代的互動情誼,確實增進了祖孫的情感。最特別的是,協會不在乎學歷、是否有經驗,只在乎有沒有嘗試的意願,所以促成很多我的第一次。
走過三繃疏離的歲月,邁向幸福豐沛的未來!
吳彩禎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像我這種倔脾氣,經過幾年的磨練,也有不少長進。對孩子而言,參加協會後的媽咪,性情的轉變是很大福音。
長期以來承擔經濟重擔,個性變得剛強果斷。生活上必須全力以赴,重重的壓力下,多半是托著疲憊的身心回家。在孩子面前,總是缺乏耐心且控制不住脾氣。生活緊繃、經濟緊繃、情緒緊繃三繃壓力下,跟孩子的互動和溝通變少了。難得關心一下,不小心還會踩到地雷,反而產生磨擦,鬧得不愉快。冷戰是常有的事,照面不打招呼是常態,親子關係變得疏離。
原本三繃的日子,已喘不過氣來,現又多了疏離,真是情何以堪!在這關鍵時期,很幸運又重回到協會。民國100年,女兒參加協會舉辦的「第二屆弱勢學齡前兒童說故事比賽」,同時成了活動會員。剛開始雖參加幾次活動,之後在三繃下,就不再關心協會的活動了。直到107年,成為協會的工作人員。下班後,開始參與每星期兩次的定期聚會。一陣子後,聚會時間改在星期六下午。雖離職,仍定期參加聚會。對我來說,參加這個聚會,對我及我的家庭幫助很大。聚會時輪流主持,分享家人的對話。將對話一字一句記錄下來,在聚會上分享。對話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專注傾聽,在記錄對話的過程中,反覆檢視自己的表達語句,有以孩子為主嗎?還要做哪些調整。在聚會中得到不同的見解及分析,聚會結束後,會複習整個過程,思索日後如何調整會更好。
就這樣,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改變。皇天不負苦心人,幾年下來,與三個孩子的互動改觀了。我學會換位思考,親子衝突變少,關係親近好多。不再唯我獨尊發號施令,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認同及肯定孩子。與孩子意見相左的時候,能掌控情緒,和緩冷靜的處理。孩子不如意的時候,我也能心平氣和的鼓勵孩子。現在跟孩子們的互動像朋友,幾乎無所不談。孩子告訴我,他們愛這樣的媽媽。小兒子常說我很有喜感,還給我取了皮卡丘的綽號,他說很可愛呀!每當自己有煩心事,也會不客氣地抓著孩子,一個一個要他們叫聲媽媽。我理直氣壯地說:我需要充電。他們二話不說,立即叫我一聲媽。頓時、馬上,電力100%。我們的關係,就是這麼親近,這麼幸福。
從舉辦定期聚會,輪流主持分享,直到成為共同主持人團隊的一員。經歷五年的歲月,從不斷分享家人衝突對話的煩憂,到現在的處處陽光,真是非常大的轉變。團隊成員彼此樂於分享不同的經驗及見解,滋潤了彼此的心房,化開了家人間的衝突。我很感恩,因為我改變了,我的孩子也跟著改變了。定期聚會孕育的互動力道,帶領我和孩子邁入相處的善性循環。三個孩子已陪我走過三繃疏離的歲月,開始積累互動力道,邁向幸福豐沛的未來。
內向獅子及外向雙子,都會開出專有的花朵!
謝翠娥
獅子哥與雙子弟相差三歲,一個內向、一個外向,天平媽媽很難安排兩個孩子都願意參加的活動。協會每年度舉辦的多樣活動,替天平媽媽解決了大難題。
果醬吐司的課程,兩個小孩都愛,親手製作出在超商最常買的早餐。回到家後,兩兄弟開心地到超市買了好幾種不同的果醬,各自準備了自己喜歡的口味,開開心心地自行準備了自己的早餐。
毛線球是天平媽媽接了好幾年的代工商品之一,平常在家,兩個小孩絕對不給碰,因為怕把代工的製品弄壞。沒想到,他們居然願意參加協會幾周的毛線球製作課程。課程結束後,兩個媽媽眼中笨手笨腳的兄弟,竟然製作出好可愛的毛球小物。
三個很少出門踏青,體能非常弱的人。跟著不同講師帶領的戶外活動,走過自來水博物館、大稻埕、北市近郊的小山等等,竟能輕鬆不費力地完成,一家大小都很有成就感。
與協會的最初連結,是天平媽媽成為單親媽媽一年左右,透過社工轉介,由投稿開始認識協會。當時能寫出的文字,多半只能是生活的低潮片段,既平淡又晦澀,所以久久投稿一次。後來從台北搬遷到基隆,孩子從一個變兩個。生活多了不同的成員,開始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協會的活動邀約,竟然從台北一路跟到了基隆。我們從最初的文章投稿,寫自己生活上的不如意,漸漸增加了親身參與的各項活動以及參與後的心得記錄。
與協會的連結由點變成面,回過頭來看,才發現已經累積出孩子們重要的生活回憶,默默陪伴的孩子成長,甚至影響到孩子的興趣發展。因為一場果醬吐司的課程,安靜的獅子哥喜歡上自己製作餐點。升上國中後,選擇了烘培社團,每周帶回不同的小點心,分享給媽媽與雙子弟弟。好動的雙子弟弟,放假不再只是在家打電動,會請大人帶他出門走走。完全沒有預想到,協會邀約的各種活動,竟然像小小的種子,在孩子心底默默發了芽,逐漸長成小小的植物。相信不久的將來,內向的獅子哥及外向的雙子弟,都會開出他們專有的花朵!
協會就像恩師,還給我們釣竿!
陳雅蕾
就像釣魚一樣,協會給我們釣竿。在廣大的湖中自由發揮,想吃多少魚自己釣。
民國101年參加「父母暨家族生命故事」徵文活動,寫了10篇文稿,獲得了2800元酬金。那時,獨自帶著剛滿3歲的兒子,孤軍奮鬥。心想:哇!怎麼那麼好賺呀!
亞斯伯格的兒子,不擅於表達情感,常被他擋在心房外。給我的回應都是極簡短,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非常的挫敗!前6年,因孤軍奮戰的日子不好過,沒有理會協會的不斷邀約。107年的活動邀約,出現了「孩子暑假賺獎學金」,吸引了亞斯伯格兒子的興趣。於是,第一次跟協會面對面。同時,看到才小二的兒子做完毛球的開心模樣。兒子上了兩堂課,做了6個毛球,賺了1230元,開心極了。此時的我,竟比兒子還激動。接著,協會開始不斷邀我參加周六的定期聚會。心裡雖然陌生、膽怯,還是鼓起勇氣,想看看讓我跟兒子都賺到錢的單位,到底是什麼樣的團體。
同年,兒子用注音寫「我家暑假開心罐」的心得文稿,獲得了100元獎金,讓他再度開心。從此,經由協會不同的親子互動主題,兒子透過文稿分享了他的心思。我們母子開始分享家庭生活趣事,可以一起大笑。透過彼此書寫的心得文稿,增進了母子的了解。最棒的是,可以各自賺零用錢,甚至積存起來,逐步完成彼此的心願。這一切,是孩子和我生命的如實記錄,美好的體驗。
影響我最深的,就是協會鼓勵我寫提案當講師。經過不停的思考、修改、提問,終於提案成功。初次擁有上台的實際經驗,第一次當了講師。因為這次經歷,接著讓我得到機會,到社福單位當講師,教大家做烘培。最特別的一次挑戰,是當天早上被告知,可以參加中午截稿的「一家人幸福食物故事」。因為協會每年都會有各類不同的主題寫稿,早已培育我撰寫親子互動文稿這方面的技能,所以我不怕接受挑戰。一家人竟從兩百多個家庭中脫穎而出,獲得參與實做的比賽。最後,讓我們榮獲親子現場料理第一名,留下美好的回憶。
前一陣子,參加協會的「第十三屆行動閱讀」,有意嘗試引導5歲女兒,說出她的喜怒哀樂,然後幫她寫成文稿,讓她擁有第一次賺零用錢的體驗。經過多次的引導及練習,不僅她的詞彙變多了,也更能夠清楚表達具體的事實(我今天很開心,因為我畫公主穿漂亮的衣服,老師說我很棒,我希望跟公主一樣漂亮……所以我很開心)。這個練習,增進了我們的溝通。
之後,經由協會的家訪,我當面請教經理有關5歲女兒的那篇文稿。經理說明,5歲的孩子因語彙太少,很難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先觀察,然後加以引導。當時,女兒在現場畫畫。經理就開始觀察,一陣子後,開始問女兒,女兒只是隨口回應。經理繼續觀察,繼續海闊天空的提問。女兒的回應,也越來越豐富。在訪談結束後,女兒竟主動跟經理說話,還跟經理鬥起嘴來。這一幕幕,讓我開了眼界。原來,專心觀察,以女兒為主的提問,竟可以走入女兒的世界。經理要我觀察孩子說到哪個環節她會開心笑,不只是肢體動作,還有說話時的表情。我心想「這好深喔,不曾去好好觀察記錄孩子背後的感覺」,開始觸動我,用自己的心眼來傾聽孩子。
協會就像是我的恩師,指導我寫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增進了親子關係,提升了我們一家人。
您的持續支持,化成弱勢父母的成長力道!
政府提供經濟資源給符合資格的弱勢家庭,原本是一番美意。採取年年考核資格是否符合,以免資源誤用。對於弱勢家庭來說,資格符不符合,影響經濟來源甚大。為免失去資格,最便利的方式,就是維持現況。所以,大部分的弱勢家庭不會積極去賺錢,以免收入增加,反倒失去資格,因小失大。維持現況的處境,讓弱勢家庭不會主動想要改變;對身邊的資源,都是被動以待。因此,弱勢父母都將未來的改變,寄望在孩子身上。無形中,弱勢孩子從小就背負著父母過高的期待。
雖然了解,弱勢父母對自己的學習成長,大都抱持著消極心態,甚至早就放棄。協會卻深信,父母的身教,才是真正有助於孩子成長的途徑。所以,協會持續不斷地,提供弱勢家庭的多樣親子互動體驗。本期會訊,有五位單親媽媽,訴說她們與協會相遇後,自身及親子間的變化。在編輯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她們的鼓舞。打開弱勢家庭的潛能,確實是一條長遠且不易獲得掌聲的路子。每讀她們一篇篇的生命故事,一次次的肯定我們所走的道路。
會訊第一版訴說倩瑜的〈獨自扶養孩子的徬徨,遇見了愛!〉,與協會相遇後,學習如何當一位好媽媽;與孩子相約,日後將這份愛,延續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第四版有陳雅蕾的〈協會就像恩師,還給我們釣竿!〉,協會指導寫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增進了親子關係,提升了一家人!
第二、三版有三篇故事,洪苡真的〈協會舉辦的多樣活動,促成很多我的第一次!〉,增長了孩子的多樣體驗,也拉近了我跟兩個兒子的距離。謝翠娥的〈內向獅子及外向雙子,都會開出專有的花朵!〉,協會邀約的各種活動,竟然像小小的種子,在孩子的心底默默發了芽。吳彩禎的〈走過三繃疏離的歲月,邁向幸福豐沛的未來!〉,定期聚會孕育的互動力道,帶領她和孩子邁入相處的善性循環,開始積累互動力道。
黃詩婷本年度系列三的主題花,為大氣、高雅的「牡丹」。自我挑戰,將其用在第一次嘗試的披肩。開始吸納市場上的訊息,及身邊不同人的見解,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弱勢家庭常因信心不足,不容易邁開改變步伐。協會試圖打開他們的潛能,自立自強,迎來的是一條長遠的道路。這一期的五位弱勢媽媽,肯定了我們長期的努力。我們將繼續努力多了解弱勢家庭,進一步研發出能讓他們在短期參與就看到成效的方式,讓更多弱勢家庭願意邁開成長的道路。謝謝 您的長期支持,讓我們能持續開發,對弱勢家庭有實質助力的成長力道。
敬祝
闔府充滿活力!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會關懷協會
理事長 侯惠隆 敬上
中華民國11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