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孩子的愛
第二代培力計畫
一、目的:
培養第二代的表達、互動能力,增進未來的發展力道。
透過多樣的互動體驗,增進口語表達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
學習營造、帶動家庭的正向互動體驗,進一步教學相長(弱勢孩童的天使兄姊)。
二、多重的培力途徑:
1.透過心得文稿,了解協會已規劃執行的多樣親子互動體驗活動
a.了解過往的活動設計。
b.閱讀過往各活動的優選心得文稿,以固定聚會方式,分享交流。
2.透過試寫心得文稿,參與規劃協會未來一年內將舉辦的親子互動體驗活動
a.透過提問,增進活動設計的了解。 b.參與活動的規劃。
c.試寫一篇活動的心得,聚會交流,優化活動簡章。
3.結合家庭的兩股力道
a.親子合作,規劃並帶動家庭的互動體驗活動。
b.提案,並與協會商訂。 c.提繳執行結果及心得,累積經驗。
4.舉辦同好交流會
a.利用力道充電中心舉行。 b.結識志同道合,增加樂趣,提升互動力道。
c.提案並繳交執行結果及心得,協會提供相應的獎勵。
5.創造正向互動體驗
a.促成家人、同儕之間的多樣正向互動體驗。 b.書寫正向能量故事,集結成冊。
6.成立感官體驗教室(第一代+第二代)
a.舉辦各種增進感官體驗的活動。 b.舉辦體驗心得交流會。 c.介紹感官體驗的事業。
7.扮演天使兄姊
a.進行弱勢孩子的1對1或1對多的課業協助及生活交流。 b.定期提出執行結果。
8.天使交流會
a.進行經驗分享。 b.定期聯誼(含未來之路交流)。
9.試編會刊(文字呈現的歷練)
10.蓄積築夢能量
拯救黑暗病痛的人!
甜心(國一)
我從小經過無數的恐懼,在黑暗中長大。
跟我同年紀的小朋友都那麼自由,有爸爸和媽媽手牽手快樂地走在路上,也快樂的在公園盪鞦韆。我只能跟著身上患有兩個癌症的阿嬤,在醫院進進出出。一下開刀,一下又是化療。我真的,有時候也想要有一個天真無邪的童年。
阿嬤化療完之後,一次又一次的復發。那針一打下去,阿嬤又是吐又是吃不下。每次,都只能求助醫生及護士們的幫忙。看著阿嬤痛苦的模樣,我真是依依不捨。有一次看到阿嬤被急救的情景,當下就立志:一定要成為一位救人的醫生,幫助那些在病痛中的病人。
為了這個夢想,我一直不斷地在想,我該如何做?我的下一步是什麼?
第一步就是先努力讀書,考進北一女。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比以前更用功、更努力的讀書。第二步,我希望能考上欣賞的大學,像是台灣大學,我一定要認真再認真、努力再努力,盼望能考進醫學系。
最終,能不辜負阿嬤、阿公對我的照顧和期望,成為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能拯救所有在黑暗病痛中的病人,讓他們都能重新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
阿嬤阿粉的話:
癌症的阿嬤,一次又一次的開刀、住院、化療,却又常複發,讓她不断的跟著我在醫院進進出出。這樣的生活經過了四、五年,讓她看見了很多不該看的事。喜的是她比同年纪的小朋友更堅強、成熟,在父母親離去時,懂事乖巧跟著我。在教會裡,大家非常的愛她,讓她彌補了童年的不足。
在國小爭取了教育獎,畢業時也爭取到校長獎,甚至進入總統獎複選。自從她上了國中之後,
自己就很獨立。在課業上她總能保住她的成績,總會是班上的第一名。
我一生最大的夢想!
鍾安博(25歲)
上帝雖然沒有給我富有或美滿的原生家庭,但至少祂給了我一些口才與天賦。大一擔任班代為大家服務的時候,心裡並沒有足夠的自信,也不覺得自己還有能力為大家做更多的服務。到了大二,我參加了「知新諮心社」服務性社團,用行動回應了自己的信仰。
在一次奉獻自我,服務保育院弱勢族群時,強烈感到深刻的價值感與存在感。
對我而言,不單單只是出於對高尚情懷的憧憬,而是在漫漫人生路中,似乎找到可以奔跑一輩子的標竿。更確切的說,我多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與發揮神所賜予我一切天賦的意義。
我還記得,那天參觀總統府時,自己如飢似渴的環視一切。在這全台灣最高權力象徵的建築物裡,感受腳下每一步的重量。細細體驗著滿漲的雄心壯志,以及自我成就的偉大想像。
人民的信任與期待、歷史的主角、夢想與榮譽、領導並決策我們國家的前途與方向、兩岸的調和與對抗、臺灣的關鍵時刻、理想社會的實現、光耀門楣的驕傲、為父母增光的心願,甚至是各類群眾所讚美與唾罵的云云聲音,一股腦地在我腦海裡交錯、流淌、浮現。
慢慢地,我心跳加速,身體有點緊繃,思緒開始奔馳。一股驚恐,油然而生。不是驚恐於未來的侷限或可能性,也並非驚恐於捉摸不定的前途。這股驚恐,是因為清晰地意識到,這終將發生。
這終將發生的,即是我的夢想: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台灣人民的領袖;或是,能翻轉、改變、影響整個華人世界的代表人物。
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夢想。
總比當個廢人還好!
施柏廷(國二)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和業餘動畫師。然而,這真的有點困難。
我在小四時對scratch沒有很多興趣,直到暑假開始研究一番後,就有興趣了,小六時我便開始擬訂計畫。然而,我突然想到,台灣能接受一個有身心障礙的程式設計師嗎?我天生有罹患亞斯伯格症,不擅長溝通。顯然,我必須克服這個困難。
雖說,我經過矯治後跟正常人沒兩樣,甚至有優勢,但,我那木頭般的思想,還有不擅社交,都是我的絆腳石。然而,基於我天生的特質,我擅長程式設計,而且還很有興趣,我決定朝這發展。
同時,我也迷上了2D動畫,我要成為動畫師嗎?小三的時候,我就有用動畫軟體了。雖然技巧不熟練而且是2D的,卻是我重要的解壓方式之一。
那麼,兩條路:動畫,程式設計,那一條?
成為程式設計,以後可能只有投入工作,沒有休息。成為動畫師,以後可能會在台灣活不下去(雖然不能拿未來比,但是我還是認為,我可能會在台灣活不下去)。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把程式設計當主業,順便當個業餘的動畫設計師。這種雙重困難,可能會吃不消,但,我還是堅決這樣做。雖然我還沒長大,但這聽起來不錯對吧。畢竟……總比當個廢人還好!
媽媽葉書禎的話:
兒子,有夢想是好的,希望你能堅定的把自己的選擇好好走下去。學習的路程雖然不好走,但只要堅持與努力都能成功。
如願照顧寵物,減輕主人的痛苦!
朱恩愉(高一)
想成為一位「獸醫」的這個想法,從國小三年級就在我心裡逐漸發芽!直到現在國中畢業了,我的夢想依然堅韌不拔。
國小三年級時,看到一則有關獸醫拯救一個小生命的新聞。熱愛小動物的我特別感動,那便是我立下志向的開端。
我養了一些小寵物,小小是陪伴我許久的一隻老倉鼠。隨著年紀增長,牠的身體大不如前。有一次,牠生病了,全身開始掉毛,愈來愈虛弱!當時多麼希望自己是位獸醫,能立馬讓牠好受點,不用排隊看診!
我加入了有關寵物的社群,大家都會分享自己寵物的點滴。我經常看到有人又急又慌的在深夜發文,內容大慨是「我的寵物不知怎麼了!突然有緊急情況,但附近獸醫院都休息了!該怎麼辦?」我可以明白那樣著急又無能為力的感受,太痛苦了!那種絕望,真的好可怕。那時就會想:我如果是一位獸醫該有多好,就能在黃金時間,幫助到那位飼主了!
一直到現在,我的夢想從來都沒有動搖過,甚至愈來愈堅定!期許有朝一日,我能成為獸醫,如願照顧寵物,減輕主人的痛苦!
媽媽鍾玉容的話:
恩愉是心軟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她對毛孩的偏愛;廣泛到鼠類或鳥類,只要有毛都算她所謂的毛孩。媽咪小時候常被狗追到哭著跑,卻因為恩愉的關係,漸漸喜歡和動物互動。家中養過的動物不少,全盛時期有七隻(鳥類、老鼠與烏龜),恩愉都能照顧的很整潔。
恩愉最讓我佩服的是執行力很強,意志也很堅定。當她決定朝獸醫邁進時,國小國中即使成績未達水準,也不改志向。繼續增加讀書時間,以黑馬之姿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高中課程越來越艱難,恩愉仍持恆地規劃讀書時數,確實地遵照計畫執行。對夢想的積極與專注,讓為人母的既羨慕又以欣賞的喜悅興起學習的心。
我家的兩股互動力道!
黃詩婷(28歲)
小時跟爸爸的互動少,爸爸也不愛說話。久而久之,我與弟妹三人,和爸爸的關係疏遠而陌生,相聚在一起時,總感覺氣氛既冷清又尷尬。
自從107年媽媽開始參加協會的「定期聚會」後,這份疏遠感漸漸的融化了。一開始,我感覺參加聚會後的媽媽很陌生,不像是平常的媽媽。後來才知道,媽媽正為了改善家庭的關係而努力。媽媽從定期聚會上,學習家人間的正向互動,開始一步步自我嘗試和調整。隨著媽媽在家中的潤滑,孩子與爸爸的關係及家庭的氣氛也越來越和諧。聚在一起時,也不再感覺到尷尬。
在與經理一對一的諸次對談中,經理曾告訴我:你的心中總有一把尺,隨時去衡量對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這把尺會讓自己不開心,也有可能會讓對方也不開心。當你把尺放下後,你的世界會開朗許多。一開始調整時,真的很不習慣,內心時常左右矛盾。好在最後沒有放棄,我開始放得下對別人的要求,心情漸漸隨之開朗。才發覺,真正讓自己不開心的人,其實是自己。
我與妹妹的關係一直都很客氣,不像一般的親姊妹。在自我調整的期間,我主動邀約妹妹,在暑假期間,以妹妹為主,與妹妹單獨出遊。妹妹一開始不太習慣,還是對我很客氣。多去了幾趟後,妹妹漸漸的願意對我說心裡話,我們的感情也變得親密。有次,跟妹妹聊天中,我開玩笑的說:我應該跟一般的姐姐不一樣吧!沒想到妹妹竟然回應:對啊!所以很多事情我才願意跟你說。聽到的當下,之前的辛苦一瞬間煙消雲散,真的非常受用。
爸爸身體一直不太好,不願意出門,連全家一起外出吃飯也不願意,常要求媽媽外帶回家。108年9月1日我跟熊品超都是弱勢第二代,一起到協會上半天班。協會特別邀請雙方父母及家人餐敘,感謝父母願意將孩子交給協會。沒想到雙方父母都出席,爸爸的赴約讓我意外。之後,協會又針對5個共同主持人家庭,提供親子的一對一約會。爸爸竟然,一一分別約了三個孩子餐敘。有次,協會舉辦了「爸媽的特別約會」,我替爸爸媽媽規劃約會的行程。還特別用心的在卡片裡,夾上兩人的蜜月照。因為有了這個活動,爸媽之間的關係開始發生變化。之後的日子,爸爸跟媽媽常常會約會。更厲害的是,兩人坐著摩托車,從台北騎到高雄,聽起來真是浪漫。
去年媽媽因為公司生意不好,被迫離職。媽媽一直都是家中梁柱,一時間,家裡沒了主心骨。爸爸第一時間站出來,開始找工作,還將賺來的錢上繳給媽媽。這舉動,簡直把我們三個小孩嚇死,以為天要塌了。妹妹驚魂未定,不斷問我:「這真是我們的爸爸嗎?怎麼差這麼多,老媽把老爸調教得太好了吧!」
媽媽從參加協會的活動後,開始努力自我調整,並扮演潤滑劑,融合孩子和爸爸之間的關係;我漸漸地放下了對他人的要求,心情隨之開朗;與妹妹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爸爸開始出門,與孩子的互動增加;甚至在媽媽失去工作時獨挑大樑。這一連串好的變化,深深軟化我的心。除了感謝協會的促動,更欣見媽媽的帶動及爸爸的適時配合。相信在新的一年,我們家可以在協會的持續滋養下,變得更加成長茁壯。媽媽和我,是我們家的兩股互動力道!
媽媽的話:看完後,淚流滿面。回想幾年前,家裡的氣氛是相敬如冰;遇事,用爭吵、怒吼處理。為了家庭更好,努力進行與以往不同的調整。在協會的聚會中,學習更多良好的家庭互動。有此支撐,讓我不畏懼、不放棄,改善家庭不良狀況。現在家裡氣氛漸緩,遇事不再爭吵、怒吼。欣見女兒對妹妹的用心,很開心她看到媽媽的努力及爸爸的配合。
爸爸的話:其實我早早就在改變了!人到了一個年紀,看的通透了,自然有改變的動力。看到女兒的用心生活及對家人的關心、觀察,既欣慰又有一分爸爸的驕傲!
請支持第二代培力計畫,成就活力家庭!
生命的歷程,常因失親、財物損失、龐大醫療支出、遇人不淑,變得艱困。一般的弱勢家庭,若能取得政府的低收家庭資格,就能獲得一時的溫飽。懂得尋求資源的家庭,額外還可獲得慈善、公益團體等的金錢物資支援。所取得的資源協助,一般都要接受定期的重新審核資格。
一旦習慣依賴外在支助,若失去獲得資源的資格,生活馬上陷入困境。所以若當年的家庭收入有明顯的增加,之後常會失去獲得協助的資格。為了能持續每年獲得協助,很多弱勢家庭對如何增加收入的意願都不高。加上弱勢孩子若能讀大學,通常能獲得很多補助。所以弱勢父母通常都會努力維持低收資格,直到孩子大學畢業。如此一來,弱勢家庭在孩子大學畢業之前,都失去了脫貧的意願及動力。無形中,把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孩子在沒有脫貧動力的家庭成長,除非有外在的助力,否則很難吸收正向能量,化為自己成長的動力。協會長期舉辦各種親子的正向互動體驗,就是希望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機會吸收到親子互動的正能量。長期服務的弱勢家庭裡,這樣的孩子已陸續長大,可以開始成為家庭的另一股生命力道。所以,本會除了繼續進行弱勢家庭生命力道的推展,同時開始啟動〈弱勢孩子的愛〉「第二代培力計畫」。透過親子雙軌的協助,蓄積弱勢家庭的兩股生命力道。如此方能如弱勢父母所願,藉助孩子的力量脫離貧窮,展現家庭的生命力道,成為活力家庭!
本期會訊第一版,呈現了〈弱勢孩子的愛〉「第二代培力計畫」,以及「媽媽們的閱讀交流」、「第二代的經驗交流」兩個成長活動。第二、三版,呈現四位第二代的夢想及兩位媽媽一位阿嬤的心裡話。第四版是第二代,也是本會工作人員的黃詩婷,所寫的〈我家的兩股互動力道〉,分享了自己的改變及家人各自的轉變,更有媽媽及爸爸的回應。確信媽媽和自己,是家裡的兩股力道。
從第47期會訊開始,獨自負責回饋禮版的黃詩婷,做了一次深刻的回顧。從這一期開始,特別為 您規劃了新的樣貌,期望 您會喜歡!除了她自己所寫的〈期望我們的改變,您會喜歡!〉,更選錄了會員參加本會舉辦的「親子髮飾體驗趣」活動,一家人所寫的〈手作連心〉三篇心得!
感謝有 您全家的長期支持,協會得以從91年「生命在我心」的關心身障家庭,歷經「生命的曙光」弱勢孩子的知識關懷,一直到現在的「生命的力道」推展。因為有 您全家這樣的長期關愛,我們方能持久陪伴弱勢家庭。即使弱勢家庭少了脫貧的動力,我們仍能鍥而不捨地鼓動他們的動力,日積月累地蓄儲弱勢家庭的正向能量。現在,除了繼續帶動弱勢父母外,更在 您全家愛的護持下,試圖同時帶動第二代的動力,呈現弱勢家庭的兩股生命力道!
敬祝
闔府充滿愛的活力!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會關懷協會
理事長 侯惠隆 敬上
中華民國113年6月1日